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 (第3/5页)
朱由检的指导下研究出真空罐头后,他第一时间就是给朱由检回信,同时也在方丈县开设相应的工厂。 原本因为航运时间太长而贩卖不出去的乳制品、蔬菜、水果,现在成为了方丈县的主要经济来源。 方丈罐头的工厂占地一百亩,有一千五百个工作岗位,而这些工作岗位的背后是一千五百个家庭。 截止天启三十七年九月,朱慈烺运营建设的“方丈罐头”投产,年产量九百万个罐头。 在投产后,“方丈罐头”成功被五军都督府采购,作为河中、岭北等地驻军的军需品。 腊月初三,五军都督府上直都督李定国上疏,建议明确士兵的战时军需问题。 腊月初九,经过五军都督府商议,监国太子朱慈燃拍案,大明制定了大明士兵的战时军需标准。 参与作战并出征的士兵,战时每日的军需标准是重量一斤的rou罐头,以及重量半斤的蔬菜或水果罐头和重量半斤、含糖不低于一钱的方块饼干,重量半斤的军粮米。 两斤半的物资便是一个士兵作战时一天的伙食,饼干罐头往往是第一个需要吃光的东西。 只有将它吃光,才能将袋装的军粮米倒入铁皮罐中,随后掺水煮沸,同时对rou罐头和蔬菜罐头进行不同的掺水加热。 这个过程差不多需要一刻钟,煮出来的东西味道也不好,但如果是在作战,想来不会有谁对这样的伙食产生抱怨。 至于这样的物资价格,差不多是在三十文左右。 也就是说,维持一个士兵当日口粮,最少需要三十文。 对于常年仅保持两到三万对外作战部队的大明来说,这点支出不算什么。 倒是对于方丈县来说,罐头工厂的建立不仅让当地的百姓获利,也让县衙的税收从每年的八千多两,增加到了三万六千余两。 之所以那么低,主要是大明百姓目前对罐头还不了解,罐头还没有推广所致。 因此,朱慈烺虽然建设了罐头工厂,工厂的年产量也能达到九百万罐,但市场上的需求却还没有出现。 不过,未来可见的是,诸如水果一类的罐头,只要传播出去了,那将会成为北方农村百姓的最爱。 因此,朱慈烺在方丈县取得成功后,主动上疏朱慈燃,建议对拥有和方丈县同等条件的县城进行罐头工厂建设。 朱慈燃看过奏疏后也觉得没有问题,当即对六十七个地广人稀的县城进行了建设。 经过朱慈烺长达三年的试错,加上其他踊跃而出的人才,大明负支出的县城数量从二百余个降低为一百四十二个。 当三年的任期结束,朱慈烺被吏部评功为三年连续甲等,升调南州平西府知府。 只是,面对这一份调令,朱慈烺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笑,随后上疏辞官,准备前往齐国就藩。 对此,朱慈燃还没有做出任何安排,躲在深宫里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便被惊动了。 五十四岁的皇帝朱由校下旨让朱慈烺返回京城办理辞官,同时与已经毕业的朱慈烜、朱慈炯二人一同返回齐国就藩。 朱慈烺没有拒绝,而是在天启三十八年四月初五乘船北上。 这一日方丈县的许多百姓都来到了东港哭泣着送他北上,直到多年后他们才知道自家朱知县就是齐王长子淄博郡王朱慈烺。 五月初九,朱慈烺抵达了天津港。 他阔别京城三年,京城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 “呜呜——” 坐在前往京城的火车上,朱慈烺一个人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什么。 夏完淳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