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 雨伞 与 孤独 (第3/4页)
着电话,盯着自己。 “...” “你不是看得见吗?我在你前面。” 两个人相视笑了一下,不约而同挂了电话。 “我说,你看见我了,不能直接打招呼吗?” “穿的高跟鞋,走太快会累。” 眼前看了一下间岛的打扮,浅间问道。 “刚刚去约会去了?” “嗯,和一个性格不错的女孩子。” “女孩子的生意也做?真有你的。” “倒是你呢?怎么想,你也不是会逛秋叶原的人啊?” “帮人送货,刚刚送完,准备回家。” “???” 才觉得浅间是个实诚人,忽然又发现这个人说谎眼睛都不眨一下。 间岛试探道: “货物是洛丽塔?” 浅间用“你怎么也有监视器”的眼神看着间岛: “你看到啦?” “有点在意,就跟过来了。” “你可真是好奇心旺盛啊。没影响你约会吧?” 间岛才小声惊呼,给女同事回了一个短信。 “绘理,我临时有事,不好意思。” 女同事的回复非常快。 “啊没事没事,周末有空吗?” “不好意思,暂时没有。” “好的,等你有空再约~” 间岛为刚刚的失礼道完歉,又看向浅间,两个人默契地举着伞往路边走。 “你和那个洛丽塔认识?” “朋友的女朋友,我去帮忙带了个路。” “刚刚那两个夸张表白的人,是你的朋友?” 间岛绝对做不到当众接吻还被投屏到广告牌上,让几千人围观这种事。 在她眼中,这种事能和古代车裂、凌迟、关铁处女等几种残酷的刑罚媲美了。 而那两个社交恐怖分子,居然是a班著名孤儿——浅间静水的朋友,间岛又懵了。 被a班称为【神秘系少女】的少女,发现眼前的男孩才是【神秘系男孩】。 “嗯,驹场,就是那个男生,和我们同校,一年d班的。” 你们不认识也正常,都不喜欢上学。 “你们之间是怎么认识的呢?” “可以说互相帮了点小忙吧,一来二去就熟了。” “浅间君挺会交朋友的嘛。” “只能说运气不错。” 浅间在心里数了数在东京这几个月认识的能称得上朋友的人。 不知不觉,已经差不多有10个人吗? 英国人类学家邓巴曾提出一个经典理论——一个人一辈子能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上限平均为150人。 但互联网时代打破了这个逻辑,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团队通过人脑数据分析得出,实际上人类能稳定维持的社交关系是520人。 这个上限在以互联网为社交工具的时代并不出奇,但是在一百年前或者更早,能认识这么多人的大部分是国家的伟人。 所以说,一个人的交际能力,衡量着一个人的气量。 人是有极限的,人的一生,时间、精力、金钱其实都极其有限。 这也是年轻人在高中时期只有几位密友,而不是几十位密友的原因。 作为配角,浅间的社交能力一直都很拉胯,沟通能力lv.1就很说明问题了。 没有破界力,也没有边界感。 只能说在东京的这10个朋友,都是大风刮来的。 两人在道路一侧缓行,边走边聊。 雨势忽然加大了,一阵狂风刮来。 间岛麻衣手上的那把充满折痕的透明旧伞被吹的好远,停在马路中央。 两人正跑过去捡伞,一个避闪不及的小货车驶过,把伞给轧坏了。 司机迅速下来捡起伞,向走过来的间岛二人道歉,并掏出500日元递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