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番外篇(八) 慈烺当官 (第3/4页)
快。 在他拿到这封信的时候,他已经以恩科全国第九的身份,成为了大明南州东洲府方丈县的知县。 “呜呜——” 刺耳的汽笛声将朱慈烺拉回了现实,他抬头看向了自己的面前,出现在他面前的,是被誉为南州海外三岛中最大的方丈岛。 方丈岛,即另一个世界新西兰的南岛。 至于南州行省的海外三岛,也分别是方丈岛(南岛)、蓬莱岛(北岛)、日南岛(塔斯马尼亚岛)。 这其中,日南岛归平东府节制,但由于天启十九年日南岛人口突破二十万,因此被朝廷设为日南府。 相比较日南岛,方丈岛和蓬莱岛则是因为距离南州遥远而被单独设为东洲府。 东洲府的府治主要在北边的蓬莱岛,因为蓬莱岛相比较方丈岛更为平坦。 大明登陆方丈岛始于天启九年,正式开发方丈岛则是天启十三年。 方丈岛的面积很大,南北长一千四百余里,东西五百余里。 不过,虽然方丈岛很大,但其全境多山,山地面积占据了该岛的五成以上。 加上茂盛的雨林,世居山中的土民,因此大明对方丈岛的清理工作直到天启十八年才宣告结束。 从天启十九年开始,方丈岛才迎来了移民。 过去的十六年里,方丈岛陆陆续续涌入了五万人,而他们大多都生活在方丈岛东部沿海的狭长平原上。 “方丈县在方丈岛东部的平原上,岛上从北到南有一百多个村子,九个镇子,县城的人口只有不到两万……” “说真的,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想来这里。” 方丈县东港码头上,当蒸汽船只靠岸,夏完淳一边唠叨,一边和朱慈烺走下了船只。 他们来到了码头上,听着夏完淳的吐槽,朱慈烺的注意力都被码头和远处的县城所吸引。 东港码头并不大,能容纳的船只也极为有限,毕竟这里处于大明疆域的最边缘,而且四周没有敌人和海盗,可以说是个混吃等死的地方。 在夏完淳看来,如果朱慈烺真的想要步入庙堂,他应该去可以建立功绩的地方。 “我觉得这里很好,你不觉得吗?” 朱慈烺走在码头上,看着来来往往穿着江南纺织布衣的百姓们,他从没有觉得这么放松过。 这里的移民基本上都是浙江一带的移民,因此码头上贩卖的小吃,还有茶铺的一些茶叶的产地都以浙江为主。 好在到了天启三十五年,大部分百姓都是上过官学的,因此官话的口音很轻,不至于让朱慈烺遇到听不懂的尴尬境遇。 普通的码头被他们转了几圈,基本上没太多可看的。 和中原一样,整个码头都由水泥生铁构建,唯一不同的就是远处的方丈县没有城墙,所有房屋没有遮挡的就能暴露在他们的眼前。 朱慈烺走了走,从码头走到县内,县内的许多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和大明差不多。 熟悉的人力抬举拦路杆,熟悉的水泥地,熟悉的十字路口和十字路口上的摆钟。 一些等待客人的四轮马车,有的是敞篷的,有的是带顶的。 除了它们,还有天启二十五年兴起的齐国公共马车。 两匹肩高一米五以上的大挽马拉拽着上下两层,可以坐十个人的公共马车在城内以固定的路线行走。 只需要一文钱,你可以坐到任意站点下车,基本和后世的公交车差不多。 这样的城市公共交通,都是朱慈燃从齐国学来的东西。 朱慈烺和夏完淳上了一辆公共马车,他们坐在二楼,可以露天的看到四周风景。 按照规制,方丈县的主干道只能有八丈,辅道六丈、街道四丈,巷道两丈。 朱慈烺他们要前往县衙,因此走的路基本是主干道和辅道。 坐在二层,感受着前面吹来的风,朱慈烺和夏完淳好奇打量街道两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