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_第六百四十三章 恨弟不成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三章 恨弟不成齐 (第2/5页)

诏、曹文耀、曹变蛟、曹鼎蛟、李自成、李过、李自敬、刘宗敏、李定国、戚武隆、周遇吉……”

    瞧着手里这份名单,如果说曹文诏和曹变蛟要走就有些棘手,那剩下的九人要走,就让朱由检有些为难了,尤其是李自成和李定国要走,更是让朱由检不知道应该如何劝阻他们。

    “先调任尤世功为北军都督,再调河西总兵张献忠前往东军都督府担任瀛洲总兵。”

    “调山西总兵罗汝才任职泰西总兵,陕西总兵马世龙为北庭总兵,河南总兵左光先为河中总兵,辽东总兵黄得功调任岭北总兵。”

    这次调任的将领,主要是以北军和东军较多,因此朱由检做出的安排也是以北军和东军为主。

    唯一申请调任的南方总兵,戚家第三代戚武隆则是没有的得到安排。

    朱由检看过戚武隆的情报,他其实算得上目前南军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将他调往齐国,这会让大明蒙受损失。

    因此,朱由检准备暂时搁置戚武隆和李定国两人。

    他们还需要锻炼,而这份锻炼很难从齐国手上得到机会。

    齐国已经没有敌人了,一些造反的土民也会随着步枪进入齐国而被镇压。

    同样的休养生息,大明还需要防备外敌入侵,但齐国却并不需要。

    他们去齐国,太浪费他们的才干了。

    即便朱由检知道李定国所想,但他得从大局来考虑事情。

    因此,这次算是他对不起李定国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叹了一口气,抬头询问陆文昭:

    “官场和皇店的交接如何了。”

    “都在正常的进行,冬至前结束一切应该不成问题。”

    陆文昭回答着,这让朱由检心底的石头尘埃落定,但同时陆文昭又补充提醒了朱由检一件事:

    “齐国那边对南方十二府的开发遇到了一些难度,当地的土人抵抗力太大,满都督上疏请增设军队为三十营,或者从国朝内部调一批步枪过去。”

    “不能扩军,至于步枪的话先调六万支过去。”朱由检不假思索的开口道:

    “扩军容易,裁军就困难了。”

    “先让满桂他们等三个月,等步枪调过去后再出兵镇压造反的土人。”

    “另外对于土人部落也要注意方法,有文字和文化的土民要打散迁移,没有文字和文化的尽数吸纳。”

    “如果遇到有文字,有文化,且抵抗力很大的部落,尽数荡平,不用上奏!”

    朱由检给出了对土民的态度,陆文昭见状作揖,同时也开口道:

    “眼下国朝已经齐民编户二百六十九万四千四百二十三户,其中九十七万余户皆是汉民,剩下的都是土民。”

    “齐国治下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六十余万人,每年口粮需求达到了三千五百余万石。”

    “现在国朝的耕地数量勉强达到了三千四百余万亩,基本的口粮问题已经可以保障了。”

    “不过,弗朗机那边每年还需要三百万石的口粮,齐国估计还得国朝支援两年才能在满足本国的同时,额外满足弗朗机国。”

    “另外,唐、吉、淮三国也派人前往东京城询问什么时候可以签订粮食贸易的合约。”

    陆文昭说着关于齐国的事情,朱由检听后也不假思索的交代:

    “先保障国民,然后保障弗朗机,最后再保障三国。”

    “和三国的贸易合约,可以即可签订,但生效时间必须是明年秋收后,另外粮食数量也是逐步增加,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些事情,你让夏允彝安排就足够。”

    “是,卑职明白。”

    说完最后的政务,二人也就不再讨论政务,而是改口聊起了过往的一些事情。

    也正在他们闲聊后的几天,历经数年的离别,一辆搭载着思乡之情的火车也从大同府驶向了顺天府。

    “呜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