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三章 任务完成倒计时(9.6K!) (第6/7页)
发现的这道光线的所有表现都冲击到了我们的固有观念,内外充满了迷幻与未知,就像是一个模糊的未知数。” “而数学中的未知数,往往用X来表示。” “所以...我感觉‘X射线’或许是个不错的名字。” “X射线?” 法拉第在嘴中重复了一遍这个名词,眼睛逐渐亮了起来。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各个民族、地域对于‘未知数’的称呼也各有不同。 例如华夏把未知数叫做元,天元地元说的就是这玩意儿。 埃及则叫做‘缪午’,发音起来跟猫在叫似的..... 而欧洲对于未知数的表达则不太一样,在公元前到17世纪之间都相当凌乱,各有各的叫法。 比如古希腊的丢番图用Ξ、Π、ξ来表示未知数,彪特用过A、B、C表示、韦达用的则是A、E、I。 这种乱象一直持续到了1637年。 笛卡儿在《几何学》中第一次使用了X、Y、Z表示正数的未知数,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而XYZ三个未知数中,X的排名又是头一位,代表着起始。 以此来表示未知射线,似乎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简洁好记,同时又有意义。 只见法拉第和高斯、韦伯彼此对视一眼,甚至不需要出声讨论,三人便同时点起了头。 于是乎。 X射线。 这个与本土历史相同的名字,同样出现在了这个时间里。 在给X射线取完名字后。 法拉第又看向了徐云,笑容真诚的问道: “罗峰同学,接下来我们该给微粒取名了——肥鱼先生有给它命过名吗?” 徐云沉默片刻,摇了摇头: “没有。” 法拉第想了想,又问道: “那么在东方文化中,有什么描写极小物质的词语吗?” 眼见法拉第两番话都围绕着肥鱼和东方,再看看对方脸上的笑容和洒脱,徐云的心中不由闪过了一丝恍然。 其实刚才他还在纳闷呢: X射线的发现顺序明明要在电子之后,为什么却偏偏先被拿出来取名呢?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法拉第随意做出的选择,但现在看看....... 原来根由在这儿: 他们不愿居功于己。 比起带电粒子,X射线的发现无疑带着极强的巧合性。 加之‘肥鱼’所处的时代底片尚未出现,肥鱼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掌握X射线的特性。 因此法拉第便很坦然的将命名权进行了内部分享——整个过程都是他们几人共同协作完成的,没有依靠任何外力。 但电子却不一样。 无论是真空管还是其他实验思路,都是‘肥鱼’在‘死前’就设计好的方案。 法拉第等人顶多算是验证了肥鱼的猜想,不能算是第一发现人。 加之这几位大佬的人品在历史上又是个顶个的好: 法拉第从未抹黑过他人,还把自己收入的一半拿来救济穷人。 高斯性格相对冷漠一点,不擅言语。 但对于弟子或者求学的其他数学家,基本上都是有信必回,甚至主动承担了许多非弟子但有潜力的学生的学费。 韦伯就更别说了。 哥廷根七君子,为了正义连命都可以不要,和纽曼推导出了法拉第定律,为了致敬直接用法拉第的名字命名,死后把所有钱都捐给了莱比锡大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