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章 攻心(上) (第2/4页)
还有人性和理智。 一旦因为极度饥饿,到了人相食的境地。 能活下来的明军,基本都是丧失了人性的明军。 这种已经不算是人,他们与畜生无异。 大家有什么办法?能瓦解城内明军的斗志,更快攻下孟津县城。” 众多军官,他们听到苏河的想法,都在思考自己的办法。 第三军参谋长秦相坤,第一个发言道:“校长,我们应该派遣使者,去孟津县城劝降。” 苏河听到秦相坤这个计策,他紧皱眉头,道:“卢象升和孙传庭都是硬骨头。 他们不会投降,这些士大夫也没有办法和底层明军共情,对我们也极为仇视。 我听到士大夫写的一句诗。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这句诗在大明士林中还颇受好评。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规则卢孙两人未必会遵守。 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就是应该被处死的反贼。 派谁进入城中都十分危险。” 秦相坤听到苏河这么说,他立刻解释道:“校长,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我的目的不是劝降卢象升和孙传庭。 这两个人投不投降,对整个计策影响都不大。 我派人进入城中劝降,主要目的是攻心。 大张旗鼓的入城,就是为了让已经断粮的明军,知道他还有另一个选择。 明军知道自己还有退路,他们绝不会拼死抵抗。 甚至会有人想要献城投降。 卢象升和孙传庭能力再强,等到明军陷入绝境,他们也无法掌控明军。 哪怕卢象升和孙传庭威望极高,明军不献城投降。 我军进攻的时候,这些想投降的明军也会出工不出力。 我们只需要把接纳明军投降的信息传达出去,派谁来传达,这个一点都不重要。 明军有了选择,他们也就不会选择吃人。 毕竟吃人需要极大的勇气,下定做这事的决心,比下定决心投降更加困难。 真到了危机时刻,城内的明军,大部分会选择投降。” 吴杰听到这里,他推荐道:“我们第四军前段时间俘虏了很多明军。 明军领兵的一名文官赵文儒,军事水平极烂,骨头更软。 他已经向我们投降,并交代出他所了解的明军情报。 赵文儒这个人,河南百姓称呼他为赵扒皮。 他的民愤有些大,我估计王上不会接纳他的投降。 那不如废物利用,利用他去劝降城内的明军。” 苏河听到秦正坤的计策,他认为现在情况攻心计很合适,又觉得吴杰提出的人选还不错。 他立刻同意这个计策,让秦相坤去教导赵文儒怎么劝降。 赵文儒真立下大功,苏河就赦免他的死罪,让他去蛮夷之地教蛮夷识字。 王世元看到秦相坤走后,说道:“秦参谋长的攻心计,给了我许多灵感。 我们完全可以用各种攻心计,瓦解城内明军的抵抗意志。” 王世元提出几个攻心计策,军官们开始集思广益,讨论简单又适合的攻心计。 ……………………………… 秦军在孟津县西城门大喊。 “城内的明军听好了,秦王派遣使者,有要事与你们商谈。” 赵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