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黄帝纪年 准备典礼  (第1/5页)
    苏河在凌云殿,他与官员们讨论称王大典前的一些准备。    他已经决定,称王大典在九月九日举行,距离现在没有多少天了。    他召集所有官员和百姓代表,商议称王前的各项事务。    苏河坐在主位,对着前方的众人说道:    “我已经决定,九月九日举行称王大典,正式对外称王,树立起我们的旗号。    名不正则言不顺。    确立名号,我们要与大明朝,正式争夺天下。”    苏河说完这句话,所有人都站起身,热烈的鼓起掌。    正式称王,又占据一省两府之地,在场的所有人,就能摆脱反贼的称呼。    对于人的心理影响,还有科举对读书人的吸引力,比没称王之前都要强很多。    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影响就这么大。    苏河当然会顺应民意,正式选择称王。    之前地盘太小,称王就是沐猴而冠。    其他势力只把他们当成小毛贼,称王也没有震撼性。    现在地盘足够,已经成为一方诸侯,能正式逐鹿中原。    “大家商议一下,我应该选择称什么王。”    苏河向大家咨询,他心中已经有了几种选择。    教育部侍郎张祐枫站起身说道:“苏统领,自古以来,称王都是依据地名,或是分封的王名。    我们占据汉中,在汉水流域。    我建议称汉王,各个朝代皆已弱亡,唯大汉以强亡。    汉人这个称呼,也一直流传至今。    您称汉王,非常合适。”    太常寺卿宋康年,在张祐枫说完,他站起身说道:“关于我们。    左传中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我们这片大地,又被称呼为华夏。    王朝至夏朝而始,也应到华朝而终。    我认为您应该称华王。”    王仲策站起身,提出他的意见。    “苏统领,王朝名我们要慎重考虑。    称什么王,这需要选择一个耳熟能详,又与您性格合适的王。    我们以三秦之地逐鹿中原,我觉得称秦王合适。”    其他人觉得其他选择,没有这三个选择好,都没再提出意见,讨论这三个王名。    苏河觉得这三个都合适,现在称什么王,等到真正统一天下,不意味着王朝的名字与王名相同。    朱元璋占据吴地,称吴王统一天下立大明。    苏河自己更偏向于秦王,他非常崇拜秦始皇。    没有秦始皇统一天下,就没有华夏大地。    也没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状况。    华夏大地,将是几个小国合纵连横战乱不休。    欧洲那里,就是没有出现秦始皇这种千古一帝,到现在都是多个国家分立。    各个国家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语言,没有可能再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让华夏大地都用一种文字。    陕西人和广东人,基本没办法用语言正常交流,但可以用文字互相交流。    方言再多,也不影响互相交流,才具有分分合合的可能。    其他官员和百姓的讨论这几个王名,秦王一直占据主流。    苏河看到这个结果,他笑着说道:“那我就听取大家的意见,正式称秦王。”    凌云殿内顿时一静,所有人鞠躬向苏河行礼,道:“拜见秦王殿下。”    “众位爱卿平身,你们还有什么建议。”    教育部侍郎张祐枫发言道:“秦王殿下,我觉得应该先确定年号。    您称王之后,要使用自己的年号。    年号通常是皇帝行使的权力,但我们情况特殊。    您称王之后,还使用崇祯年号,这有些不太合适。    别人一问现在的纪年,说崇祯四年。    就好像我们还在大明治下,用着崇祯的年号。”    工部尚书张德志起身赞同道:“我觉得张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