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3章 食盐专营  (第1/6页)
    苏河来到四川都督府。    苏熊正和李凤鸣商讨,军队的调动问题。    “李先生,苏熊大哥。    军队都已经调动完了吗?”    李凤鸣回答道:“苏统领,我们即将离开四川。    按照你的吩咐,除了第一军和第二师,派各团驻守四川重要地点。    其他部队,都汇聚到河边集合点,通过长江水师运到与蓉城,他们与我们一同返回汉中。”    苏河准备视察完盐业公司,搞定盐业改革,就返回汉中称王。    “四川都督府要安排好伤兵。”    阵亡的士兵,都督府派人去家里送达阵亡通知书,骨灰安放在当地大型祖庙烈士阁中。    当地的户部下属衙门,会指导乡公所等基层官府,每年按时给军属发放抚恤金。    有困难的军属,还会安排进适合的工厂或是衙门。    伤兵只能在当地养伤,伤好后才能安排具体工作。    苏熊在苏河和李凤鸣谈话时,他翻找出一份资料,递给苏河。    “苏统领,我们四川都督府对伤兵有详尽的安排。    受到轻伤,能返回部队。    一般安排他们,重新回到原先的部队。    肢体残缺,但恢复较快的人,都安排他们去屯垦兵团当教官。    想要退役,识字的士兵,安排他们去当乡长或是当巡捕队长。    不识字,只能当普通的巡捕。    地方给我们反馈,这些人上过战场,肢体残疾也比普通巡捕更能威慑毛贼。    受伤的各军祝师,他们大部分转业,在各府县建立祖庙当祝师。    还有一部分经验丰富的伤兵,进入到新兵营,负责训练新兵。    剩下六百多名伤兵,正在由军医治疗,大部分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苏河简单翻阅这些资料,大部分伤兵都已经安排到位。    他看向苏熊问道:“对于四川招募新兵,我们采用新的军饷,士兵反响怎么样?”    苏河在起事之初,没有大量银两,只能用土地充当军饷。    每名士兵军饷是每年一亩地。    现在军队规模八万人,每年支出就是八万亩土地。    现在还能轻松支出这些军饷,等到军队规模更加庞大,战事也不算激烈时,支付军饷就需要大量的土地。    用银币支付军饷,军饷可以快速回收。    用田地支付军饷,军饷就沉淀在士兵手中。    苏河以攻下四川为节点,之前入伍的士兵属于功勋军人。    普通士兵继续获得每年一亩地的军饷。    军官全部改成,用银币作为军饷。    新入伍的士兵,执行新的军饷,每个月二两银币。    苏熊回想着军中的风言风语,他组织一下语言,说道:“军中确实有一些风波。    但军官的薪水比一亩地值钱多了,经过祝师的引导,这事儿很快就消散。    对普通士兵没有影响,他们情绪都很稳定。”    苏河听到苏熊这么回答,他就放心下来。    颁布这个命令,苏河就想尽量权衡各方利益。    功勋士兵经验丰富,实力更强。    这些人是军中的骨干,不能引起他们大规模反抗。    随着军队扩张,这些人基本都会成为军官,那时就不用分配给他土地。    能成为军官,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也不在乎那一亩地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