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银狐_第一百零六章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六章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 (第4/4页)

下令士兵们起来登船,让他们将存放在船舱里,用江水一直保持湿润的淤泥涂抹在船上防止火攻。

    “敌人在十余里之外,以他们的速度到码头,至少得两三刻钟,应该来得及。”

    程普心里想着。

    “快快快。”

    江岸边不仅他在紧锣密鼓涂抹淤泥,朱然的部队也在紧锣密鼓解开船只绳索,登船准备前去迎战。

    当时船只密密麻麻排列在码头上,里三层外三层,互相之间还用木板搭桥,就像车道一样,要想所有船只开出去,就必须把最外面的船一艘一艘地撤走。

    这很费时间。

    不过训练有素的江东士兵能在短短一刻钟之内办到。

    作为水师统领,周瑜自然也计算过船速,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一个时辰六十里是他认为的极限,因为他们的实验速度就是如此。

    六十汉里大概是五十里,二十五公里两个小时,大约每小时十二三公里,最多十五公里。

    后世记载,湖南地区十五吨的双桅内河木制帆船顺风顺水是每小时十到十二公里,逆风逆水是每小时五到八公里,这个速度也符合周瑜的实验船速。

    这也意味着一刻钟十五分钟,船队航行最多三四公里。

    而江东水师布置在最外围的警戒船距离洪口约六公里,他们能够观察到的范围至少在八公里左右。

    即便信息传递过程当中耽误一点时间,但从江夏水师在六公里外发现敌人,再到朱然和程普登船准备迎敌,十五分钟的时间对方绝对到不了洪口。

    他们甚至还有十多分钟的时间来排兵布阵。

    这点时间对于训练有素的江东水师来说,已经足够了。

    朱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他的士兵们才刚刚登船,还未来得及离港,就看到了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只如呼啸的狂风,向他们袭来..

    那些船只的速度奇快无比,江水破浪,犹如离弦的箭矢,短短一分钟不到,就已经靠近港口。

    “这”

    朱然目瞪口呆。

    这怎么可能?

    消息可是在十多里外传回来的。

    对方速度怎么可能这么快?

    朱然彻底傻眼了。

    而此刻在江夏水师的那艘斗舰之上,沈晨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周瑜还是低估了今日的风力,以及将轮船的速度。

    在大风和顺水以及将轮船的加持下,他们的船队达到了古代帆船在长江上航行速度的极限——每小时三十公里。

    古代帆船航速理论最高能达到每小时三十七公里的样子。

    但这只是理论。

    而真正能够实践的,便是在三十公里左右。

    比如还是李白诗中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如果按照一日二十四小时来算,船速为每小时26.83千米。

    可李白那个年代还没有发明将轮船。

    所以在顺风顺水,再加上将轮船的帮助下,船速完全能达到每小时27公里以上,大大超过了周瑜的预期。

    最重要的还是将轮船的发明,让周瑜预估错了他们的船速。

    周瑜在白天风没那么大的时候,用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江东水师船速来衡量,自然是不对的。

    简单来说。

    周瑜小看了江夏水师的船只技术,以及今日风速!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