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银狐_第十章 诸葛亮与黄月英结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诸葛亮与黄月英结婚 (第4/5页)

脚呼啦啦等着上百人的队伍,队伍左右各有十个侍女高举着无数飘飘的彩带,有几个奴仆抬着箱子,箱子里装的是金银珠宝,钱币礼物。

    两车绫罗绸缎停在用于载新郎的轺车旁,成筐成筐的礼品被脚夫担着,乐师礼乐奏响,笙箫齐鸣,锣鼓震天。

    虽然场面不如当年蔡氏嫁女,满城彩带,但也是蔚为壮观,彰显了极高的财力。

    “阿晨,你这!”

    诸葛亮都惊呆了,这是他能给出的礼吗?

    沈晨笑道:“兄长虽是书香门第,但婚娶乃是人生大事,可不能少了聘礼,让人小瞧。不过黄氏亦是经义传家,所以除了这些,我还准备了大量笔墨纸砚,一些大儒手抄经义,应该会让承彦公满意。”

    “阿晨.”

    诸葛亮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不是个迂腐的人,钱都花出去了,总不可能再退了吧。

    只是他没有想到沈晨会为了他花那么多钱。

    一边心疼,又一边有些感动。

    不过好在汉朝的习俗可不是后世那种男方出几十万彩礼,然后包办了所有婚宴费用,女方一分不出的情况。

    当时有所谓的聘礼,也有所谓的嫁妆,特别是世家大族之间,你给多少聘礼,在回嫁妆的时候,最少要持平,甚至还要多给。

    所以给出去还是会还回来,诸葛亮想着到时候再还给沈晨。

    下了山,在众人簇拥下诸葛亮上了轺车,沿途树上绑着很多彩带,所谓彩礼便是由此而来。

    队伍一路浩浩荡荡,过了眭亭,往襄阳方向去。

    然后穿过城池,再往城东,过沔水,一路到了襄阳城东的沔南白水乡,大概位于后世襄阳东津镇到峪山镇一带。

    虽然隆中和白水都属于襄阳的一个乡,可一个在最西,一个在最东,直线距离达二十多公里。

    所以车队差不多是早上食时三刻出发,走了两个时辰,平均每小时五公里的速度,于接近日中末刻才抵达白水乡。

    黄氏为襄阳大族,周边方便数十公里土地,都是黄家田亩,可谓是非常的豪横。

    周围乡野的树木上都挂着彩带,浩浩荡荡延伸至黄家庄园。

    诸葛亮在诸多好友们的陪伴下,一路到了庄园亲迎,黄承彦亲自接待了他们。

    新郎到了之后,黄家便在庄园中举行盛大筵席,参与者包括八大家族,各世家豪门无数,与会者有上千人之多。

    然后又经过一些仪式,比如拜宗族祠堂,举行祭祀仪式,一直忙活到下午,才算是完结。

    但这还只是开始。

    婚礼婚礼。

    在古代应该叫做昏礼。

    中午在女方家举行宴会,然后接女方回男方家。

    基本上到家之后就已经是黄昏,此时男方家也会准备筵席,又有诸多仪式,往往要举办到午夜。

    诸葛亮之前和黄月英是在庄园内部的家庙做仪式,沈晨他们是外人不能进。

    此时终于要启程回隆中,沈晨这才看到了黄月英的样貌。

    她穿着黑色的礼服,名字叫做“纯衣纁袡”,那时也没有盖头巾的习俗,长相确实比较普通,但非常耐看,一股小家碧玉的模样。

    诸葛亮牵着黄月英的手,来到了庄园外的车队里,根据根据习俗,两人并不同车,而是两辆黑色的墨车并排而列。

    诸葛亮扶着黄月英上车,又佯装去驾车,将马车的牵引绳子交给黄月英,自己跳到马车上去。

    这又是一个礼仪,表达了夫君对妻的爱护。

    此时就需要女师出面,帮新妇推辞掉,黄月英再登几上车,女师为她披上避风尘的罩衣,此时马车车夫才会过来代替诸葛亮帮忙驾车。

    等所有的仪式好不容易结束,车队启程再次出发,十多辆马车带着从新娘家拉回来的嫁妆,往隆中乡而去。

    到了傍晚黄昏初时,车队也总算是抵达了眭亭。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