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斩枣祗,二临许都,威震关东! (第3/4页)
早就传遍了四方,许都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外城尚书令府邸。 日昳时分,今年三十七岁的荀彧披着一件丝绸长袍跪坐在桌案边处理公文。 最近一段时间他并没有在内城承光殿的尚书台上班,因为曹cao将刘协更加严厉看管起来,所以荀彧每天都在自己府邸办公。 桌案上燃烧着香料,让室内都充满了芬芳的香气。 荀彧很喜欢这种香气,不仅平时在看公文的时候要熏香,就连衣服也要用香料洗涤与熏制。 因此他坐过的竹席常常会留下一股香味,这就有了荀令留香这个成语。 此时香炉好像燃尽,一旁的奴仆连忙用竹棍将香炉里残留的灰烬捅了捅,几点有气无力的火星闪了闪,随即熄灭。 他无奈地把目光投向荀彧,荀彧看了眼窗外吹进来的夏风将香味驱散,叹了口气,挥动手掌。 仆役连忙取来一捧新的香料丢入炉中,然后用炭点燃,趴在地上拼命吹气。 汉代并没有制香工艺,根据历史记载,那种条柱状的香要到宋明清时期才会流行。因此唐宋以前人焚香,都是直接把香料扔在香炉里焚烧,所以非常浪费香料。 现在朝廷物资紧缺,香料也非常稀少,荀彧最近也减少了用量。 只是就如同后世人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喜欢点上一根寂寞的香烟一样,在没有了香味之后,会让荀彧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处理面临的问题。一旦室内的香气不足,就很容易令人心绪杂乱。 所以不管怎么样,该用还是得用一点。 过了片刻,新的香料再次燃烧起来后,屋子里的香气又略微上升了一些。荀彧搓搓手,伸手又取来一卷文书,熟练地扯开外束的丝绳。 就在这时,外面回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声音从前厅传来,越来越近,来人似乎是在府邸内开足了马力奔跑。 这让荀彧皱起了眉头,他最讨厌别人行事匆匆,做事宜缓不宜急,慌乱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 果不其然,因为厅堂门口有门槛,来人跑到厅堂的时候踩在门槛上被拌住摔倒了,整个人重重地扑倒在荀彧下方的厅堂内,木屐都飞了出去。 荀彧脸色不是很好看,《礼记》云:“大夫士出入君门,不践阈”。 意思是出入大门的时候,一定不要踩到门槛。 奴仆却踩在门槛上绊倒,是一个很失礼的行为,这让最讲理的荀彧更加觉得不舒服。 然而来人却似乎丝毫不在意,连滚带爬地进入到厅内,在堂中大喊道:“大郎,不好了,信使来报,日昳初时的时候,有敌人杀到了颍阴城外!” “什么?” 荀彧蹭一下从桌案前站起来,他原本想呵斥家奴不尊自己往日教导,在府邸奔跑,但听到这紧急的形势,也是顾不得其它,连忙说道:“让信使进来。” “是是是。” 家奴又连滚带爬地站起来,也没有去找飞出去的木屐,急匆匆地跑了。 “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 荀彧焦躁地在房间内走来走去,颍阴离许都近在咫尺,敌人居然杀到颍阴来了,这让他原本十分冷静的荀彧头脑有些焦虑难安,想尽快知道情况。 很快信使就进来,他是枣祗派来的,当时枣祗也才得到消息,于是立即派人前来许都报信。 因此这名信使所知道的消息就是颍阴城外忽然来了五百人马正破坏农田,枣祗为了保护农田,准备率领军队出城迎战,现在倒是不知道枣祗那边的情况如何。 “遭了,颍阴必然已破。” 得知枣祗已经出战的消息,荀彧脸色微微发白。 信使忙道:“枣将军当时还未出城呢,何况是一千人对敌五百人。” “你先回颍阴再查探消息吧。” 荀彧没有回答信使的问题,只是令信使回去查探情况,自己思索了许久,然后立即出了府邸,前去城外用于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