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89章 保守的忽悠 (第2/3页)
。如果找大公司合作,会严重损害这个系列的利益,还不如慢慢来,依靠口碑发酵。” “是啊。” 周不器这就很理解了。 像顶峰娱乐这种小公司,如果找环球影业来发行《暮光之城》,代价会非常大。 环球影业不仅会索要《暮光之城》全系列的发行权,还会连制作权也一并要过去很大一部分。以后顶峰娱乐想要再制作《暮光之城》的电影,那就没有话语权了,就得是环球影业说得算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007》系列。 这本来是一家英国电影公司的项目,可因为经费不够,在美国也没有发行渠道,当年就找到了八大制片厂之一的联艺影业合作。 合作不要紧,权力得转让! 然后,联艺影业就没有花费一分钱,只是跟《007》小说作者开的那家电影公司合作拍了第一部《007》电影,就拿到了全系列电影的发行权,以及80%的制作版权。英国的小公司只保留了导演、主演的选角权,以及剧情的改编权。 后来米高梅收购联艺,《007》就变成米高梅的核心资产了。 经过周不器的批准,新版的《007》已经进入了筹备阶段。 鲍勃·弗里德曼要亲自去一趟英国,跟《007》的合作公司在创作理念上进行沟通。 刚巧周不器要去曼彻斯特看球赛,就顺路了。 路上很漫长,周不器也可以跟这位好莱坞专业人士多讨教一些问题,“米高梅过去几年的策略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花了太多的钱在大明星身上。” 鲍勃·弗里德曼笑了笑,“当年的《风语者》亏得太惨了,米高梅此前的管理层被吓怕了,策略太保守了。” “保守?” “可以这么说。” “花大价钱请大明星,是保守?汤姆·克鲁斯的片酬是2000万美元呢!” 周不器毕竟是外行,看不清其中的门道。 只觉得2000万美元干啥不好? 一部电影的总投资才6000万美元左右,在汤姆·克鲁斯一个人身上就花了2000万美元,这是干啥? 多花点钱在制片上不好吗? 就为了大明星的流量? 鲍勃·弗里德曼道:“过去几年的米高梅,制作的电影同质化非常严重,一个题材火了,他们就会马上跟进。人设相似、剧情类同,主要就是不敢冒险了。独创一个新的题材,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可好莱坞是个创意的圈子,保守主义跟好莱坞本来就是相悖的。” “我去!” 周不器恍然大悟。 还有这样的说道? 难怪好莱坞都是旗帜鲜明地支持民主党呢,因为共和党是保守党啊。 鲍勃·弗里德曼接着说:“有冒险,就得有投入,但是有没有收益呢?不清楚。米高梅内部不是没有优秀的人才,但他们被过去的老板限制住了,害怕失败,害怕承担风险,反而就出现了更多的失败。” “大明星呢?” “大明星也是这样的逻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