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_第八百章 一时瑜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章 一时瑜亮 (第3/4页)

。这总可以了吧?”

    乔万林想了想,终于点点头。

    “可以,最好你再把设计图给弄出来,再让厂子送来几身衣服。我有直观的东西给领导看,这事儿就好办了。”

    不过,疑惑终究难免,跟着又问。

    “我倒是开始好奇了,这厂子到底和你什么关系啊?你居然这么下本儿,还义务帮忙啊!”

    “这你甭管。”宁卫民一点也不露口风,“反正这事儿成了,我也一样感激你,咱俩就算两清了。”

    乔万林不好继续探听,也只能识趣的会心一笑。

    “明白,明白……”

    这世上的许多大事儿,往往都是经过心思活泛的人私下串联才能促成的。

    就像三国的诸葛亮和周瑜,就像战国时代的苏秦和张仪。

    宁卫民和乔万林颇有古人之风,他们同样凭着彼此心存默契分头游说两头。

    最终,两人靠通力协作,不但完满的解决了此事,还为他们个人争取到了莫大的好处。

    首先说说宁卫民。

    还别看区里颇为嫌弃花花公子、香榭丽舍和国风“出身低”。

    但全国最大的皮尔卡顿店面——这个被宁卫民抛出的条件,却深深吸引了他们!

    再加上乔万林把宁卫民促成此事的功劳夸到了天上,没少在许副区长面前替他美言。

    还把街道厂的几身服装,以及赶出来的三个品牌专营店设计草图,让区领导们眼见为实。

    于是乎“宁卫民能够顾全大局,实在懂事”的念头,便逐渐在许副区长的心目中成形。

    “天桥商场很有可能同时拥有六个时尚服装品牌”的观点,也像蜂蜜对熊的诱惑一样,让重视社会效应更胜于经济肖秀英的区政府领导们没法不心动!

    所以最终,区政府领导班子还是统一了意见,作为一种回报和值得尝试的风险投资,给宁卫民开了绿灯。

    就这样,宁卫民如愿以偿。

    他自己的服装品牌借此登堂入室,终于可以撤出地摊儿的销售渠道了。

    转而摇身一变,成为了在重文区最大百货商场里专售的高级服装。

    在这个信息有限的年代,只要他把店面装修和人员培训,按照皮尔卡顿的模式复制出来。

    老百姓就很容易从感官直觉上认为,他的服装也是国际大牌。

    说白了,这小子自己的几家专卖店,就是浑水摸鱼的存在。

    今后在天桥百货商场,会一直以皮尔卡顿公司为对照物,沾公司的光。

    他的职务让他能够像一株爬在大树上的藤蔓那样,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尽情享受着皮尔卡顿的养分和荫蔽,从而活得滋润无比。

    此外,天坛百货商场的底商也完全成了宁卫民的囊中之物,任凭他随意规划拆分。

    租金还给的特别低,政府给了两年优惠期,三年定租期。

    头两年一平米一个月才十块钱,之后的三年一平米十五块钱,不会涨价。

    这更是给宁卫民美坏了。

    他大概算了算尺寸,天桥百货商场一层大概两千平米。

    把一圈儿的底商拿下来应该在一千二百平米左右,一个月不过一万两千块啊。

    要是六家服装品牌均分,合着每家二百平米的面积才两千块钱。

    哪怕到了1990年,也才一万八千块。

    这也太合适了。

    要不是怕吃相太难看,他转包出去交给个体户摆小摊,都能发了横财。

    所以这是两头儿甜啊。

    正式签约之后,抓紧时间敲定装修方案和破土动工,也就成了宁卫民心甘情愿为之劳累奔波的事儿了。

    说白了,再耽搁,可就是耽搁他自己的收成了。

    于是,这小子每天不是联络港城,给金利来发传真。

    就是开车跑设计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