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情之请 (第1/4页)
随后的制作流程,更充分发挥了三大巧匠各自所擅长的本事。 通常情况下,料器制作花卉,大概要经过化料、吹制、做梗、做叶、拉须、上色、涂蜡、上霜、攒活等十一道工序。 葡萄常的本事主要就在上色和上霜上。 常玉龄做的葡萄能与真葡萄一般无二,靠得就是这两样。 用这样的技巧为其他花卉植物调色,自然是蒋三昌与邹庆山都难以企及,要自叹不如的。 而汪家门在作鸟兽方面有独到之处。 邹庆山秉承汪门技巧,习惯先做脑袋后做尾巴。 因此他做的鸟兽,神态生动,别具灵动传神之色。 他便包揽了所有作为花卉搭配的鸟兽制作。 如花枝上的黄鹂鸟,停落在花卉上的蝴蝶,飞翔中的蜻蜓,荷叶上的小跳蛙…… 各个惟妙惟肖,精彩绝伦。 蒋家门则在塑形的准确性上更具优势。 而且蒋三昌还有独到的吹空技艺,他吹出的花朵留有开口,可存放香料飘散出阵阵芳香。 所以这次的花木主干,花卉以及枝叶,几乎全由蒋三昌包揽下来了。 于是就为了追求高仿真度,这老爷子开始经常性的往公园跑。 甚至不惜大老远的跑到了香山植物园去体验生活。 一看就是一整天啊,仔细观摩花卉含苞待放和盛开时的状态。 可想而知,有这样的团队合作,这样的创作态度,最后做出来的料器是什么水平? 坦白来说,他们出的料器,尺寸上虽然未被打破过去的纪录。 而且做这样的料器格外费事费力。 差不多一年下来,这《十二花神》仅仅完成了一半儿而已。 也就是一月的梅花,三月桃花,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九月菊花,十一月山茶算出了成品。 为之烧费的料物,更多了去了。 但完成品的制作水准却绝对打破了料器行的天花板,一举拔高到了行家和业内人士难以想象的境界。 再也不是什么“花无正形,怎么做怎么行”了。 哪怕吹制料器的过程,必须一气呵成。 可就是这样,这些料器的最终形态也与雕塑系给出的模型原稿相比,也达到了九成五的匹配度。 另外,仿真度也比过去有极高的超越。 通常情况下,料器花卉在于艳美和精致。 但颜色过度生硬,拼接对形态要求也不过,弄不好就显得假,透着呆板。 而这一次三大巧匠制作的料器,无论花枝花干花卉花蕊的颜色,还是它们的形态结构都是极度逼真。 不但拥有色调深浅变化和大小、就连老嫩都看得出来,已经不似人手能制作出的东西了。 恐怕就是农大的专家教授来看,也得挑起大拇指,挑不出什么毛病。 至于最终的效果,是既基于现实基础,又高于生活的。 同样逼真的鸟兽与花卉搭配,能为静态的料器增加生动感,别有情趣。 而料器天然光滑柔润的质感,又让这些人工制造的花朵在兼具自然之美的同时,在灯光的照射下,还能散发出宝石珠宝一样的华美之气。 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