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id in D:\wwwroot\m.ysfood.net\web\html.php on line 20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id in D:\wwwroot\m.ysfood.net\web\html.php on line 21
Notice: Undefined index: siteid in D:\wwwroot\m.ysfood.net\web\html.php on line 22
Notice: Undefined index: sortid in D:\wwwroot\m.ysfood.net\web\html.php on line 24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rticlename in D:\wwwroot\m.ysfood.net\web\html.php on line 25
Notice: Undefined index: author in D:\wwwroot\m.ysfood.net\web\html.php on line 27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n D:\wwwroot\m.ysfood.net\web\html.php on line 29
第六百四十章 小银匣子_()全文无弹窗在线阅读-一生文学
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章 小银匣子 (第2/3页)
戴绒花的人是特别多。 老爷子为什么要把这个八仙人当成个物件呢? 不是因为他喜欢这种工艺品。 而是因为他知道,像这种八仙人儿,曾是二三十年代东安市场风靡一时的玩物,属于“绒鸟”极为罕见的产品。 这是由京城最知名的绒鸟名家,有“绒鸟张”之称的张宝善仿造清宫的精品来制作的。 最关键之处,是用料和寻常不同。 果不其然,宁卫民按照老爷子的提点,扒开人物的衣服一查看,发现里面的金属竟然是已经氧化得近似于全黑的白银。 虽然用量不多,仅仅用于八仙人儿的骨架,可也能卖个二三十块的了。 至于那副老式眼镜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原来开办在西打磨厂“三山斋晶石眼镜店”的老货。 还是老爷子的话,所谓晶石眼镜,其实就是现在人们说的水晶眼镜。 当年的“三山斋”是极有信誉的商号,水晶都是专门定点从原产地采购而来的。 比如无色透明的水晶石来自苏州,墨色水晶石来自乌兰巴托,茶色水晶石来自崂山。 因此,“三山斋”的眼镜质量绝对有保证,价钱也要比别家的贵上许多。 即使现在,这副眼镜要送信托商店去,想换个百八十元也是没问题的。 还有最后那一卷子陈年白布,其实也不是普通的布。 其实这是一种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浏阳圆丝细夏布。 由于这种夏布以“织工精巧、质地特别细腻称雄于世”,明代就被列为朝廷贡品,所以打过去就卖得不便宜。 最起码,也是普通棉布两倍的价钱。 虽然是陈布,看样子放了至少二十几年了,可质量上没毛病,一点不绡。 它的颜色微微发黄,那不是搁置时间长了导致的,而是原本的“鸡骨白” 老爷子还说这东西,因手工制造特别麻烦,属于“产量少,价格高,陈旧衰老”的产品,早被工业产品取代多年了。 如今的商店里想买都找不着,今日能得到实在是难得。 正好用来做几身衣服度过这个酷暑,最为凉爽适人了。 对他来说,意外得着这些夏布,远比找到更多值钱的东西还令人欣喜。 其实这话,同时用在宁卫民的头上也差不离儿。 听老爷子念叨的这些事儿,对宁卫民来说,一样比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更觉得快乐呢。 老爷子甚至还把怎么当“魔术师”,过去旧货行如何处理“扎手货”的办法跟宁卫民说了一些。 有些招儿确实很有用,也很有意思。 就比如穿的吧。 无论是绒的、绢纱、棉的、皮的、毛的。只要是人穿过用过的这些旧货,最怕就是有虱子。 那万一有虱子该怎么办呢? 其实也好办。 很简单的一个办法,只要挖个坑,把这些有虱子的东西埋进去。 一宿过去,哪怕是个“大虱子包”,也能把虱子散尽了,再挖出来就好了。 就这样,一说得高兴,一个听得痴迷,师徒二人此时的情绪和心情可比刚开始时候,融洽了不知多少。 或许也正因为人一高兴就更易开窍。 临近收拾结束的时候,宁卫民忽然就想起孙五福曾失手打烂一个破座钟,结果从里面找着金条的事儿来了。 跟着他就不由得把眼睛盯在墙上这面八点二十的大挂钟上了。 顺理成章的想到,既然那么一个小座钟里都能藏金条,那这大挂钟会不会也藏着什么东西呢? 别说,有时候这人,就是这么鬼使神差的, 想到这儿,宁卫民就忍不住动手去够。 等到够下挂钟后,再这么一翻个儿,取下后面的合板儿,他立刻就傻眼了。 因为凭心说,他并不认为真会找着什么,无非是心血来潮,有枣没枣打三竿的事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