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5章 科举考试开始  (第1/2页)
    许墨辰也清楚,教育的投入是必不可免的,而且是无形的。    它不像其他的投入,可以有个大致明确的产出。    农耕时代,读书人并不多的原因,就在于此。    最终,许墨辰和众人商定,选出了九万多名的寒门子弟。    科举之后,他还要举办恩科,到时候也会有士族子弟加进来。    这么拼凑的话,基本的教师人数差不多够了。    “如今大乾国内粮食等产量并不是绝对充足,且一口气扭转劳作和教育,”许墨辰说着自己的打算,“老百姓可接受度一定很小。    所以朕以为,以县城为主要单位,下到村镇,一个地方有五六个教师,规模也就够了。”    至于大的县城以及府州,那需要的人数更多。    沈芷凝也同意:“臣妾查看了蓝星华夏的资料,当年扫盲运动,也是从局部一点点开始的。    不能强制所有老百姓都参加,只能说以官府的名义动员他们。”    许墨辰也接触过那个时代的历史,确实阻力还是有的。    有的村镇,白天干农活,到了晚上提着煤油灯去学习。    由于没有启蒙的基础,实际上一些大龄的孩子,其实是无法接受的。    “大乾目前其他各行业并不兴盛,”赵凌波也提议,“臣女认为,陛下应该逐步鼓励百姓从事其他的行业。”    这一点几年前,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当时刚刚统一,除了农耕以及少量的手工业、商业外,基本一片萧条。    但现在,许墨辰是有资格展开多样化的产业。    尤其是有了电资源后,上升的弹性很大。    不过这些也不能一蹴而就,许墨辰交代,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岐州、宁州、南部儋州、兰州先行开始。    部分富裕了,再带动大家富裕嘛。    四月下旬,朝廷颁布了全国教师统招考试的结果。    接近十万的录取数字,还是引起了哗然。    首先是朝臣,对于他们而言,想要查到考试结果难度不大。    但他们看到许墨辰选拔出来的人的考卷,一个个都笑了。    就这?这就是陛下要重用的教师?    可以实话实说吗,那就是全部都是废材。    让他们去搞什么教育,教导别人,绝对误人子弟。    非常耐死,不愧是陛下啊,真是千古名君!    大乾的未来,就由我们来一力承担吧。    其次是士族子弟,一部分考卷匿名誊录之后,也在他们手里流传。    这也叫选取人才?真是侮辱文道。    昏君啊昏君,如果不是有忠臣辅佐,我大乾无望矣!    然后是入选的寒门子弟,欣喜之余也带着忐忑。    自己什么水平还是心中有数的,没想到这么烂的考试结果,陛下居然录取了自己。    这大乾恐怕是真的要亡国了!    许墨辰暂时没有管这些,因为进入五月,京城终于迎来了科举。    本次科举,规模也是旷古绝今,按照礼部统计的人数,也有三来万人。    许墨辰是知道蓝星历史的,这数字和当前时代水准差不多。    只是这三万人中,修仙者占据百分之九十,其余是士族学子。    这段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