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草/姐弟】番外 京华新章(h) (第1/8页)
【蒲草/姐弟】番外 京华新章(h)
一、 宣和七年暮春,京师的雨下得缠绵。 牛毛雨丝悄无声息,将青石街面洇作深黛色,半空里浮动着陈木与湿土混杂的凉意。 这般天色,连六部九卿的衙门也格外沉寂。官员们身着厚薄不一的公服,在廊下缄默穿行,靴底踏过湿滑的地面,发出细碎声响。 偶有相熟的同僚擦肩,也不过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便匆匆各奔东西。 楚青便是从这雨幕里的都察院走出来的。 他未撑伞,细密雨丝落在鸦青官袍上,铺开一小片深渍,宛如宣纸上渐次化开的淡墨。 楚青今年方满十九,身形却已彻底长开,较五年前高出不止一截,挺拔修长。年少时的单薄已然褪尽,肩宽腰窄,常年伏案养出的那点文弱气,反被裁剪合度的官袍衬出几分清贵疏离。 他的面容也完全舒展,昔日柔和且尚存稚气的轮廓,如今线条分明,鼻梁高挺,唇线紧抿,下颌利落干净。唯独那双眼睛依旧深不见底,窥不透内里乾坤。 “楚大人。”身后传来呼唤。 楚青驻足回身。 来人是都察院另一位监察御史,姓李,年近不惑,一张脸总堆着弥勒佛似的笑。 “李大人。”楚青微一颔首,礼数周全,却自带一段天然距离。 “这鬼天气,”李御史凑近,仰头望了望天,“楚大人这是要回府?下官正好也要出宫,不如……?” 话未说尽,邀他同乘之意却明。 这在官场原是寻常的拉拢。 楚青身为今科最年轻的进士,无家世傍身,持重寡言,从不与任何派系往来。在各方势力眼中,此人既是可琢璞玉,亦是不知何时会倒向对家的险棋。 “有劳李大人,下官尚有些私事,不敢耽搁。”楚青拱手婉拒。 拒绝得同样客套周全,寻不出错处。 李御史脸上笑容一僵,旋即复原,打个哈哈:“既如此,下官便不叨扰了。楚大人年轻有为,莫因私废公才好。” 后半句,已带上若有似无的敲打。 楚青只作未觉,再次拱手一礼,转身步入迷蒙雨雾。 望着那挺直孤绝的背影,李御史脸上笑容敛去。他眯起眼,低声骂道:“不识抬举的东西!” 楚青自不会在意这等心思。 他穿过幽深宫巷,未回城西那座小小府邸,却拐了个弯,折向与官邸迥异、更为喧嚣的南城。 步履不急,似在雨中漫行。 雨水打湿鬓角,几缕墨发贴在光洁额前,为那张少年老成的脸平添几分湿漉漉的稚气。 穿过几条人声鼎沸的街巷,景致豁然开朗。 此处是京城南郊,不见高门大院的森严,唯有市井百姓的烟火气。沿街铺面多是油盐铺、米粮店、布庄酒肆,混杂一处,吵闹而鲜活。 就在这片热闹中,有一家铺子显得格格不入。 是间铁匠铺。 门面不大,甚至有些陈旧,生意却出奇好。 虽落着雨,铺子门口仍聚着几人探头探脑。半开的门内传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挟着阵阵灼人热浪。 门楣上悬着块朴实木匾,上书几个遒劲大字——“蒲家铁器”。 楚青在街角屋檐下站定,不再向前。 他静立着,目光穿过雨帘与人隙,落在那间终日炉火不熄的铺面上。 眼眸里泛起一丝无人得见的温柔。 “当——!” 随着一声清脆悠长的尾音,铺内富有节奏的敲击声停了下来。 一道高挑利落的身影自铺后转出。 是个女子,约莫二十三四年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