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第2/4页)
词让他莫名紧张,生怕又是她和季昀才懂的某种“知识暗号”。 他下意识闷声插了一句:“……红就红呗,有啥奇怪的?” 戴莉莉正埋头吸粉,被尔祯这句直愣愣的话噎了一下,抬眼瞟了他一眼,眼角还带着点笑。 “我说的‘挺红’,不是红颜色的意思。”她放下筷子,用纸巾擦了擦嘴角,耐心地解释,“‘红’在这里是政治上的红,就是很符合当时的主旋律。数理化在新中国初建的时候被大力推行,提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就是典型的政治正确。懂了没?” 她说着,故意轻咳了一声:“红叶这稿子写的就是这个调子,‘挺红’就是‘很政治正确,很能拿得出手’的意思。” 尔祯愣了两秒,手里筷子悬着没动,眼神在三人脸上转了转,脸色有点发僵。 但下一秒,他嗓子滚了下,像是硬生生逼自己镇定下来,闷声道: “……那也对。数理化推行,不光是政治上的事儿吧。” 他抬了抬下巴,故作自然地补了一句:“从经济学角度讲,也能带动生产力。比如钢铁、化工、机械……这类基础行业要发展起来,没数理化的人才根本干不了活。等于数理化教育普及了,底子打牢了,经济才能长远。” 他说完,自己都觉得有点心虚,下意识捏紧了筷子,余光还飞快扫了红叶一眼。 红叶怔了下,明显没想到他会顺着话题往经济那边兜,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嘴角忍不住轻轻弯了起来。 戴莉莉挑了挑眉,眯着眼多看了他一会儿,笑得意味深长:“哟,宁尔祯,你还知道这茬啊?” 尔祯耳尖微红,硬撑着装淡定:“听我爸说过两句。” 四个人一边嗦粉,一边随口聊起了将来的打算。冬日米粉的热气氤氲在小店里,把他们的神情都染得暧昧而认真。 红叶最先开口,眼神亮晶晶的:“我想去东南那边的老军区学校,学法医。虽然路不好走,但我一直都觉得法医是能把人最后的尊严留下来的人。”她说这话时语气平静,却带着种笃定。 尔祯嘴里嚼着羊rou,闷声插了一句:“我去首都,学护理。”他从小看父亲单位里放的纪录片,战场上炮火轰鸣,南丁格尔提着小小的灯,穿行在血与泥里。那一幕扎进他脑子,像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 季昀捏着筷子,思索了一下才慢慢开口:“我还是首都吧,学精算。那边机会多,压力也大,但可能对我这种背景的人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拼。”他语气依旧温和,却有一股子拼命的决绝。 戴莉莉最豪气,啪地把筷子拍在桌上,眼神凌厉:“我去东北!学精密工程,最好能搞武器制造。”她语气干脆利落,像是要把未来提前钉死,“你们几个要是以后有人敢欺负我,记得叫我,我直接给你们造家伙。” 她一说完,三人都愣了愣,随后齐齐笑出了声。 红叶笑着摇头:“莉莉,你这理想也太硬核了吧。” 尔祯小声嘟囔:“挺酷的。” 季昀则很认真地点头:“东北的精工确实强,过去底子厚,你去那里会很适合。” 这一桌年轻人,仿佛在深秋里点亮了一小团火。 ** 红叶下了下午第一节课,按约定去了教研组,领到王老师整理好的演讲稿。她边走边翻,脚步在走廊口忽然停住。 第一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与日本的工业差距极其悬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