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9章  (第2/2页)
他在考虑休给的选择。    药是半透明的胶囊,里面装着鱼油一样的清澈液体,确实透着一种一忘皆空的冷漠。    但这个机制远没有那么浪漫。    这是抑制多巴胺释放后强行通过制造“平淡感”来解除古典制约的直白途径,初衷是用来削弱“求而不得”的痛楚。    燕知从来没有勇气去仔细考虑,是不是总有一天要把这个药用在自己身上。    当然。    他会记得牧长觉。    他也会记得自己爱牧长觉。    只是他每多看到一次牧长觉,他的神经元就会告诉他一次“你看,爱情的本质只是主观驱动,再完美也不过如此”。    这会让他有充足的理智来处理这段感情,以达成对对方最小的伤害。    这多么顺理成章。    他到国外来见陪伴他的人,然后他选择了没有痛苦地把牧长觉从自己的生命里剥离出去。    这样牧长觉或许只会觉得他不值得。    也可能会有短暂的撕裂,但总是会过去的。    牧长觉不也说了:希望有人弥补他的缺席?    确实有。    只是燕知犹豫。    他终究没有那么舍得。    燕知打开了牧长觉的一部旧电影。    那是他唯一没看过的一部,名字叫《吞没》,为牧长觉赢取了第一座影帝奖杯。    那部电影里面牧长觉出演了一位三十七岁的失独父亲。    不知道是不是短时间内暴瘦的结果,牧长觉在戏里看起来真的比真实年龄老了十几岁,跟设定毫无违和感。    佝偻的肩,低垂的头,深陷的双颊和双眼。    没有眼泪和语言,只是一举一动间牵动的无望。    要不是因为燕知前几天才亲眼见到他,甚至不能确定他还能不能恢复回来。    现在的牧长觉多体面。    腰背挺拔,皮鞋永远光鲜,衬衫从来纤尘不染。    那部电影从票房上说,其实远不是牧长觉成绩最好的。    因为它太悲伤了。    其中的一个镜头里,牧长觉扮演的主角父亲开着车回家,却总是在错误的路口拐弯。    他掉头、直行、转向。    直到后来他习惯了。    几年如一日。    就好像他从每天从单位回家,就是要走那样的一个路径。    去经过他孩子以前最喜欢的糕点店。    他却什么都没买过。    直到有一天,那家店没有营业,灯黑着。    这位父亲第一次把车停下来,绕着左右的店铺走了两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